这次,我有幸聆听了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大正先生开发并主讲的《重塑管理者——培养领导的艺术》的课程,收获很大。汪大正先生不愧为管理方面的专家,他的讲课深入浅出,生动形象,从科学、艺术、历史、哲学、素质修养等诸多方面深刻阐释了现代管理的丰富内涵,从管理哲学的角度阐述了管理者精神境界提升对管理的重要作用,听后醍醐灌顶,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。在众多的内容中,重塑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内容——加强管理者的素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。
汪先生认为,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有良好的修养,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,就是情商要高。这包括敬业乐群、公正刚直、严以律己、宽以待人、自知自省自信和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品质。我觉得十分有道理。俗话说: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,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行”。管理者自身的所作所为,在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,一个管理者,不必事事都通,力有不足,大可请其他有才能的人共事,但他必须是一个道德品格比较完善的人,如果做不到这一点,不能服众,那么,他作为管理者的基础便失去了。
汪先生对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强调是十分正确的,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,在社会转型、道德滑坡的今天,突出强调这一点非常有必要。但如果要全面地考量一个管理者,道德素质只是其中一个最起码的条件,不同的管理岗位,对管理者还有其他不同的素质要求,联系我们公司的实际,我认为,在我们公司,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还有:知识素质。我们公司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,具体到会计岗位,更要求管理者有一定的专业水平。如果管理者对会计业务不熟练,或者水平不高,很容易让人有外行领导内行的感觉,对业务的管理效果自然可想而知。业务管理不好,威信大打折扣,其他方面的管理也不会好到哪里去。所以,加强知识的学习,不断在业务上提升自己,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基本条件。
能力素质。这里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、组织、协调、号召能力和分析、判断、应变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。管理,说到底就是组织大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,作为一个管理者,如何用人所长,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让组织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前进呢?毛泽东曾经说过:党委的重要职责一是出主意,二是用干部。我认为,管理者的作用都在这两句话里头了。具体说来,管理者要有比一般人更为长远的目标,要帮助团体确定目标,其次,要找到最适合完成这些工作的专门人才。遇到了问题,要能拿主意,能想办法,平时能识人,会用人,这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。
心理素质。良好的心理素质,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坦然面对;遇到一些难缠的人或事,能够平心静气,不急不躁;遇到危机和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,能够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胆量。一个管理者,解决的是一个组织、一个团体的问题,相对于个人的问题来说,要考虑的更多,要承受的也更多。没有好的心理素质,大战当前先自溃败,是管理者的大忌。兵熊熊一个,将熊熊一窝。心理素质差的管理者,就像橱窗上的玻璃,是易碎品,根本起不到保护团队的作用;而心理素质好的管理者,就像攀岩运动员身上的缆绳,总能给他的下属提供最牢靠的保护。
当然,管理者的其他一些素质,比如悟性、想象力、身体素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。总之,管理的好坏,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,在实践中不断摸索,不断总结经验,才能真正做好管理工作。
投稿人:阴筱珑